ICS 17.220.20 CCS L04
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國 家 標 準
GB/T 44787—2024
靜電控制參數實時監控系統通用規范
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real-time monitoring system of electrostatic control parameter
2024-10-26發布 2025-05-01 實 施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發 布
GB/ T 44787—2024
目 次
前言 Ⅲ
1 范 圍 1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1
3 術語和定義 1
4 靜電控制參數 1
4.1 概述 1
4.2 靜電控制參數類型 2
5 系統架構 2
6 功能要求 3
6.1 監控功能 3
6.2 報警功能 4
6.3 通信功能 4
6.4 數據存儲功能 5
6.5 管理平臺功能 5
6.6 自診斷功能 5
6.7 其他功能 5
7 性能要求 5
7.1 概述 5
7.2 監控系統 6
7.3 監控終端 6
8 測試方法 6
8.1 測試條件 6
8.2 功能檢查 6
8.3 監控系統能力 7
8.4 電阻監測 7
8.5 靜電電壓監測誤差 7
8.6 目標位置殘余電壓監測誤差 7
8.7 溫濕度監測誤差 7
附 錄A(資料性)可實時監控的靜電控制參數示例 9
A.1 電子行業可實現靜電監控對象及對應參數 9
A.2 石油化工、交通運輸等行業靜電控制參數 11
參考文獻 13
前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
言
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
定起草。
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
本文件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提出并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深圳長城開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蘇州天華新能源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東方計量測試研究所、上海海事大學、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 市中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白光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中國石油集團安全環保技術研究院有限公 司大連分院、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研究所、上海安平靜電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一遠靜電科技有限 公司、深圳市凱仕德科技有限公司、惠州聯創達靜電設備有限公司、廣東優科檢測認證有限公司、上海 創京檢測技術有限公司、上海陽森精細化工有限公司、深圳市愛克信智能股份有限公司、東莞市科園防 靜電設備有限公司、上海佰斯特電子工程有限公司、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泰興市威特新材料科技有 限公司、上海防靜電工業協會、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 軍醫大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蔡利花、張海貝、王榮剛、胡子俊、李學文、王世強、孫可平、王酣、韓玲玲、 孫麗娟、戴麗平、閻徳勁、李鵬、張益淵、張文奎、岳飛、馬放田、趙華勝、陳輝、張宏、王春元、朱雪梅、 李濤、周拓、張明、來萍、聞小龍、梁合鵑、成玉磊、劉路、李義鵬、喬暢君、陳思學。
靜電控制參數實時監控系統通用規范
1 范圍
本文件給出了靜電控制參數實時監控系統(以下簡稱“監控系統”)的架構和靜電控制參數類型,規 定了監控系統的功能要求和性能要求,描述了對應的測試方法。
本文件適用于監控系統的研發、設計、生產、檢驗和使用。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 本文件。
GB/T 37977.51 靜電學 第5-1部分:電子器件的靜電防護 通用要求
3 術語和定義
GB/T 37977.51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靜電控制參數 electrostatic control parameter
靜電控制水平的物理量。
示 例:對地電阻、表面電阻、靜電電壓。
3.2
靜電控制參數實時監控系統 real-time monitoring system of electrostatic control parameter
具有現場靜電控制參數(3.1)采集、數據上傳、存儲、分析、處理、展示和控制等功能的系統。
3.3
監控終端 monitoring terminal
在靜電控制參數實時監控系統(3.2)中,用于現場數據采集和/或處理的裝置。
3.4
管理平臺 management platform
在靜電控制參數實時監控系統(3.2)中,用于完成系統配置、數據存儲、數據分析、數據處理、數據 展示等功能的軟件。
4 靜電控制參數
4.1 概述
通過下列方式實現靜電管控。
a) 靜電起電控制,包括:
1)控制材料的電阻率、產品的電阻等參數;
2)控制與起電相關的工藝和環境參數,如環境溫濕度、動作(流動)速率和靜置時間等;
GB/T 44787—2024
3)控制起電電壓等參數,管控對象通常包括:人員行走、材料、設備、產品以及作業器具的接 觸分離動作后的電壓(電荷密度)等。
b) 靜電泄放回路的電阻控制,包括:人員對地、設備對地、工作表面(臺墊、工作臺和貨架等)對 地、作業器具對地電阻等。
c) 目標物上靜電殘余電壓和衰減時間控制,包括各類靜電消除設備。
4.2 靜電控制參數類型
靜電控制參數和監控對象見表1,詳細應用示例見附錄 A。
表 1 可實施實時監控的靜電控制參數和對象
序號 靜電控制參數類型 監控對象 設備示例
1
電壓(或電位) 各工序中產品表面 表面電位監(檢)測儀
材料、設備和器具的表面 表面電位監(檢)測儀
人員行走電壓
靜電消除設備 充電平板檢測儀(CPM)
2 電荷密度 液體和粉體等 電荷密度監(檢)測儀
3
工藝和環境參數 環境溫濕度 溫濕度監(檢)測儀
液體和粉體等流動速率 流量監(檢)測儀
液體和粉體等靜置時間 流量監測(計時器)
4
電阻 作業人員對地路徑 人員接地電阻監(檢)測儀
設備對地路徑 設備接地電阻監(檢)測儀
工作表面對地路徑
作業器具對地路徑
5 靜電消除時間 靜電消除設備 充電平板檢測儀(CPM)
6 設備工作狀態 現場與靜電控制相關的設備工作狀態 狀態監(檢)測儀
7 聯動控制 現場與靜電控制相關設備工作參數調節 聯動控制器
8 漏電流 鎖付/拆焊工具
5 系統架構
監控系統由以下三層架構組成,見圖1。
a) 設備層:由監控終端組成,監控終端部署在現場環境中,用于采集現場靜電控制參數數據,并 將這些數據通過通信層上傳到管理平臺存儲,同時監控終端也可接受平臺對終端的指令,指 標超標后即時發出告警信息。
b) 通信層:由物聯網網關和網絡設備組成,負責協議轉換、網絡配置、數據的匯聚與轉發,實現監 控終端與平臺應用的數據聯通。通信網絡無線或者有線均可。
c) 平臺層:由管理平臺、網站(Web) 服務器、數據服務器及應用服務器組成,實現數據的存儲、分 析、處理、控制及展示,平臺層通過通信層向設備層下發指令。管理平臺通常包含監聽程序、 數據庫程序和應用程序:
GB/T 44787—2024
1)監聽程序完成監控終端數據的采集,并將采集到的數據送入數據庫;
2)數據庫程序按照設定格式完成數據的分類和存儲,并作為監控系統與外部系統對接的接 口,如管理平臺無數據庫應用的,則具有數據存儲的功能;
3)應用程序從數據庫中獲取數據,并根據設計的功能模塊,實現各參數監控終端在實際場 景中的從屬關系、實時狀態的鏡像展示、歷史數據匯總、查詢、分析和管理等功能,也可根 據具體要求,作為具體的電子看板并完成郵件、短信推送等邏輯閉環功能。
標引序號說明 :
m 、n—— 監 控 終 端 數 量 ,m 、n不 應 同 時 為 0 。
圖 1 靜電控制參數實時監控系統架構
6 功能要求
6.1 監控功能
6.1.1 監測
監控系統的監測功能應針對第4章列出的一種或多種參數進行準確、實時監測。根據監測參數的 特點,監控終端工作模式可有所不同,部分監控終端工作在實時模式,部分監控終端工作在點檢模式。
a) 實時模式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對象和參數:
1) 工作人員腕帶佩戴狀態及對地電阻;
2) 設備對地電阻;
3) 工作臺面對地電阻;
4) 工作臺面/產品表面靜電電壓;
5) 離子化設備殘余電壓;
6) 現場溫濕度;
7) 液體體積電荷密度;
8) 粉體體積/質量電荷密度;
9) 液體流速;
10)靜置時間。
b) 點檢模式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對象和參數:
1)鎖付/拆焊工具的對地電阻;
2)鎖付/拆焊工具的漏電流;
3) 離子化設備衰減時間。
6.1.2 控制處理
當被監測參數超過設定限值時,監控系統應及時準確地報警提醒相應異常,并根據預設邏輯,進行 相應的控制處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控制處理措施。
a) 報警聯動控制:異常發生后,可實現啟動如離子靜電消除和/或停止現場設備動作等手段的聯 動控制。
b) 異常閉環處理:發生異常后,應完成閉環處理,系統內部通過監測數據確認相應報警已經消 除,并記錄相關異常處理辦法、責任人、處理時間。
6.2 報警功能
6.2.1 通則
當監控終端監測的靜電控制參數超出設定限值時,監控系統應即時警示,并引導用戶進行故障定 位排除。
6.2.2 報警設定
監控的靜電控制參數報警上下限應根據用戶需求或者行業相關標準進行自定義設置,以便符合不 同的體系要求。
6.2.3 報警方式
報警方式是多途徑的,如監控終端聲光報警、管理平臺郵件警示等,監控系統應保證監控終端與管 理平臺失去聯系的情況下仍具備警示的有效性。
6.2.4 報警優先級
報警信息的數據上傳應優先于監聽程序的常規采集,以確保管理平臺第一時間反應并記錄此次報 警信息。
監控終端應有報警升級機制。在報警發生瞬間,監控終端本身應以聲光方式提醒。在設定時間內 不能消除的報警,監控系統應將此報警信息上傳到管理平臺。
6.2.5 異常處理
監控系統應建立參數異常處理的閉環邏輯。在發生異常報警時,應關注報警頻次和時長,綜合評 估其產生的影響。
6.3 通信功能
6.3.1 通則
監控系統的通信應實現不同監控終端與系統的互聯、互通,實現監控終端和監聽程序的雙向通信, 并在實際的組網規模下保證數據傳輸過程中的及時性和完整性。
6.3.2 通信協議
通信網絡應遵循通用的、開放的通信接口標準和協議規范;涉及數據加密的,應采用安全可靠的加 密方式。
GB/T 44787—2024
6.3.3 通信方式
監控系統中的通信是一種或多種通信方式的組合。監控終端與網關之間應采取有線或者無線的 方式通信,網關與監聽程序之間應采用有線方式通信。
6.3.4 其他通信功能
監控系統的通信網絡宜支持斷點續傳。確保在網絡不穩定或暫時性網絡癱瘓造成數據上傳失敗 的情況下,監控終端可實現數據保存,完成數據上傳。
6.4 數據存儲功能
監控系統的數據庫應支持實時數據和歷史數據的準確快速存儲、查詢、備份、管理;應支持多用戶、 多線程的工作模式。數據存儲的容量應符合實際應用場景和組網規模下的數據吞吐量。
6.5 管理平臺功能
管理平臺完成對監控系統內的數據、報警等信息集成及處理,對聯網的設備、用戶等進行綜合展 示,符合下列要求:
a) 應反映相應系統的運行情況,支持系統各監控參數實時狀態的顯示,對正常、報警、故障等狀 態能區別顯示,宜支持可視化管理;
b) 管理平臺應實時接收監控終端發送的報警信息,并根據報警處置預案將報警信息及時分發給 相應的用戶終端或系統;
c) 應提供數據統計分析功能,并支持報表導出;
d) 可進行訪問權限管理,對于不同用戶定義不同操作權限;
e) 應具備監控終端管理能力,包括監控終端的狀態管理以及檢定管理;
f) 監控系統應有數據對外接口,以便完成與其他管理系統的對接。
6.6 自診斷功能
監控系統應對其硬件和軟件進行自診斷。當出現系統自身故障時,應輸出故障類型并予以警報。 自診斷內容應包含以下一種或多種檢查:
a) 參數漂移;
b) 報警系統和顯示故障;
c) 通信線路故障;
d) 電源故障。
6.7 其他功能
監控系統宜具備但不限于下列功能:
a) 用戶現場的軟件拓撲布局功能;
b) 用戶的軟件參數自設定、軟件界面自編輯功能。
7 性能要求
7.1 概述
對監控系統及監控終端提出的性能要求和指標限值,由用戶和制造方根據實際情況協商剪裁,并
GB/T 44787—2024
在合同或技術協議中明示。
7.2 監控系統
監控系統應符合下列要求:
a) 監控系統的同時接入監控終端容量和界面符合用戶需求;
b) 監控系統的數據庫能存儲6個月以上數據;
c) 監控終端與管理平臺之間的狀態或數據延遲時間符合用戶需求;
d) 監控系統網絡穩定運行6個月以上。
7.3 監控終端
7.3.1 電阻監測
7.3.1.1 電阻監測誤差
監測靜電泄放回路電阻量的監控終端,其監測誤差按照8.4.1進行測試,應小于10%。
7.3.1.2 穩定監控時間
靜電泄放回路電阻量的穩定監控時間應不少于6個月。
7.3.1.3 開路電壓
開路電壓按照8.4.3進行測試,應符合下列要求:
a) 用于監測作業人員對地路徑的監控終端開路電壓小于2.5V;
b) 用于監控設備對地路徑的監控終端開路電壓小于0.5V。
7.3.2 靜電電壓監測
靜電電壓監測誤差按照8.5進行測試,應小于10%。
7.3.3 目標位置殘余電壓監測
目標位置殘余電壓監測誤差按照8.6進行測試,應小于10%。
7.3.4 溫濕度監測
溫濕度監測性能按照8.7進行測試,應符合以下要求:
a) 溫度監測誤差小于1℃;
b) 相對濕度監測誤差小于5%;
c) 設備穩定監控時間不少于6個月。
8 測試方法
8.1 測試條件
測試環境條件為監控系統實際運行的環境。
監控系統應按要求進行電氣連接并正常工作。
8.2 功能檢查
按產品技術文件推薦的方法逐項檢查監控系統功能,判斷結果是否符合第6章的要求。
GB/T 44787—2024
8.3 監控系統能力
監控系統制造方應提供證明監控系統能力的驗證報告。
8.4 電阻監測
8.4.1 電阻監測誤差
隨機抽取至少3臺樣品,按照以下步驟測試靜電泄放回路電阻量監測誤差:
a) 對照產品說明書,使用經過校準的標準電阻箱,組成不同電阻值的電阻器;
b) 將調整好的電阻器接入監控終端對應的電阻監測通道;
c) 讀取并記錄其顯示的電阻值或狀態(例如:OK/BAD);
d) 完成剩余樣品的測試,分別計算樣品的電阻監測誤差值并記錄,判定每臺樣品的測試結果是 否均符合7.3.1.1的要求。
8.4.2 穩定監控時間
由監控系統制造方提供證明符合7.3.1.2穩定監控時間要求的資料。
8.4.3 開路電壓
隨機抽取至少3臺樣品,按照以下步驟測試監控終端的開路電壓:
a) 對照產品說明書,使用經過校準的電壓表(或萬用表)測量監控終端的開路電壓并記錄;
b) 對剩余樣品重復以上測試步驟,判定每臺樣品的測試結果是否均符合7.3.1.3的要求。
8.5 靜電電壓監測誤差
隨機抽取至少3臺樣品,按照以下步驟測試靜電電壓監測誤差;
a) 對照產品說明書,使用能覆蓋產品監測范圍的高壓電源與金屬板裝置,金屬板面積應不小于 監控區域面積;
b) 連接高壓電源和金屬板裝置,將高壓電源調整到設定的電壓,給金屬板裝置供電;
c) 使用靜電電壓測試裝置測試其電壓數值并記錄;
d) 如果關注整個量程的準確性,宜將量程分為不少于3段,在每段選擇測試電壓;如果只關注是 否超過閾值,可只對閾值電壓監測準確性進行測試;
e) 對剩余樣品重復以上測試步驟,判定每臺樣品的測試結果是否均符合7.3.2的要求。
8.6 目標位置殘余電壓監測誤差
隨機抽取至少3臺樣品,按照以下步驟測試目標位置殘余電壓監測誤差:
a) 將監控終端放置到目標位置,穩定1min 以上,記錄其數值;
b) 將充電平板監測儀放置到相同位置,穩定1min 以上,記錄其數值;
c) 對比a)數值和b)數值,確認其誤差;
d) 對剩余樣品重復以上測試步驟,判定每臺樣品的測試結果是否均符合7.3.3的要求。
8.7 溫濕度監測誤差
隨機抽取至少3臺樣品,按照以下步驟測試溫濕度監測誤差:
a) 將監控終端放置到目標環境,穩定運行5min 以上,記錄其數值;
b) 將經過校準的溫濕度檢測儀放置到同樣環境,穩定5min 以上,記錄其數值;
c) 對比a)數值和 b)數值,確認其誤差;
d) 對剩余樣品重復以上測試步驟,判定每臺樣品的測試結果是否均符合7.3.4的要求。
GB/T 44787—2024
附 錄 A
(資料性)
可實時監控的靜電控制參數示例
A.1 電子行業可實現靜電監控對象及對應參數
A.1.1 概 述
按照如GB/T 37977.51等對應的體系標準要求,電子行業或者其他行業涉及電子產品設計、生產、 制造、存儲等制程的場所內,為了保護產品免受靜電帶來的損害,需要設置防靜電工作區(EPA), 配置 人員防護、制程防護和環境防護類的防靜電材料、設備和器具,并對其性能定時進行相應測試和點檢確 認,以保證靜電安全的有效性。在防靜電工作區實際管理運行中,需要人員做大量的檢測、記錄、整理 和分析工作,有時會出現疲于應付的情況。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靜電參數實時監控系統的開發部署就 非常重要,可實現如圖A1 所示的功能。
郵件推送
記錄查詢 報警
權限管理
靜電控制參數 實時監控系統
數據導出
數據分析 數據存儲
圖 A.1 靜電參數實時監控系統功能示例
A.1.2 監測參數分類
需要監測的防靜電材料、設備和器具的性能參數,包括但不限于:
a) 電阻參數;
b) 電壓參數;
c) 漏電流參數;
d) 環境參數;
e) 時間參數。
A.1.3 監測對象和參數
A.1.3.1 電阻參數
為保證靜電控制效果,需關注設備、材料和器具的表面電阻、體積電阻和對地電阻,以及現場作業 人員的對地電阻等電阻類參數。比如現場所使用的防靜電工作表面(臺墊、工作臺面、貨架、周轉載具 等)的表面電阻、體積電阻和對地電阻、現場作業人員手腕帶佩戴狀態及對地電阻、現場設備(含手持拆 焊和鎖付工具)的對地電阻等參數。
電阻參數的常規限值如下:
GB/T 44787—2024
a) 設備接地電阻小于4Ω;
b) 人員對地電阻大于7.5×10?Ω且小于3.5×10?Ω;
c) 臺墊和工作臺接地電阻大于1×10?Ω且小于1×10?Ω;
d) 拆焊工具對地電阻小于10Ω。
A.1.3.2 電壓參數
電壓類參數主要關注工作表面或產品表面的電壓大小,電壓越大,發生靜電放電和過電應力 (EOS) 的風險越大,如產品表面的靜電電位高低。
另外一類電壓類參數為靜電消除器的離子平衡電壓,該參數主要表征靜電消除器對于靜電控制的 能力,通常要求小于35V。
A.1.3.3 漏電流參數
漏電流類參數主要用來實現監測工位是否存在漏電現象以及手持拆焊工具和鎖付工具的漏電流, 這些都會引起 EOS 損傷。按照GB/T 37977.51的要求,漏電流需控制在2mA 以內。
A.1.3.4 環境參數
環境類參數主要為環境的溫濕度、空間潔凈度等。環境的溫濕度控制在一個合理范圍內,對于靜 電防控效果非常重要,空間潔凈度對于產品良率也非常重要。這類參數的部署通常遵循均勻分布原 則,不能均勻分布的要考慮特殊工序的特殊要求來部署。相對濕度要求為30%~70%,對于潔凈室環 境相對濕度為40%~60%。
A.1.3.5 時間參數
時間類參數主要為靜電消除器的靜電衰減時間監測,這個參數主要表征靜電消除器對于靜電控制 的能力。通常情況下,靜電消除器的靜電衰減時間測試及要求為:±1000 V 衰減到±100V 的時間, 測試距離為30 cm, 限值為小于2s; 但在線監控系統因為部署在現場,如果直接施加±1000V, 則其會 對周邊產品產生靜電場效應,所以其衰減時間的起始電壓要低于現場允許的最大電壓,而后通過對標 測算來實現。
A.1.4 監測模式區分
監控系統的工作模式有所不同,部分工作在實時報警狀態,部分工作在休眠狀態,在需要點檢時才 喚醒進入實時報警狀態,有以下幾種常見模式。
a) 實時模式的監控對象包括人員、設備、臺墊、離子化設備、環境等,用戶可根據實際需求增加或 減少監控對象。
1)人員:通過檢測人體皮膚——防靜電手腕帶系統的對地電阻來判斷員工接地狀態;通過 紅外監控來檢測在崗人員是否有佩戴防靜電手腕帶。
2)設備:通過與被監控設備進行接線連接,檢測此連接點對地電阻來判斷設備的接地狀態。 需注意,此連接點與設備原有接地點不是同一個點。
3) 臺墊:通過與被監控臺墊進行接線連接,檢測此連接點對地電阻來判斷設備的接地狀態。 需注意,此連接點與設備原有接地點不是同一個點。
4)離子化設備:使用傳感器獲取離子化設備的平衡電壓,傳感器的安裝位置一般在出風口 或離子化設備的覆蓋工作區域。
5) 環境:通過非接觸式靜電電壓感應器測量靶標處的靜電壓;通過溫濕度感應器測量周圍 環境的溫濕度。
GB/T 44787—2024
b) 常見的休眠模式監控對象包括鎖付工具、拆焊工具等,用戶可根據實際需求增加或減少監控 對象。
1)鎖付工具:在鎖付工具未進行作業時,通電并啟動批頭轉動,對批頭進行對地電阻、漏電 壓或漏電流監測;
2)拆焊工具:在拆焊工具未進行焊接時,通電并加熱拆焊頭至工作溫度,監測拆焊頭處的對 地電阻、漏電壓或漏電流。
A.2 石油化工、交通運輸等行業靜電控制參數
A.2.1 概述
按照 GB 12158—2006 等對應體系標準要求,在石油化工或其他行業涉及大量易燃、易爆介質(譬 如輕質油品)的生產、運輸、存儲、使用等場所內,為保護操作人員、生產裝置、儀器儀表、控制系統等免 遭靜電放電損害,對關鍵靜電參數進行實時監測,來保證靜電安全的有效性。
A.2.2 靜電監測參數分類
需監測的介質(液體、氣體或固體)、器具和設備等性能參數,包括但不限于:
a) 電阻參數;
b) 電位參數;
c) 電荷密度參數;
d) 時間參數;
e) 流速參數。
A.2.3 靜電監測系統功能和參數
A.2.3.1 功能
在應用場所內,監測系統主要功能是通過靜電參數監控終端實現對可監測對象的實時狀態采集, 這些監測對象和參數見A.2.2。
A.2.3.2 電阻參數
電阻參數涉及安全控制靜電,主要包括設備、材料、器具等對地電阻(或泄漏電阻)以及現場人員對 地電阻(或泄漏電阻)等。譬如現場的儲油罐、汽車油罐車(或鐵路槽車)、管道、料倉、攪拌器等對地電 阻以及現場人員(工作服)對地電阻等。
應用場所的電阻參數和推薦限值如下:
a) 固定設備(儲油罐)、器具、管道等靜電接地系統,其靜電接地電阻不宜大于100 Ω,地板或地坪 類工程地面靜電接地電阻不宜大于1.0×10?Ω;
b) 靜電泄漏電阻是靜電安全管理的技術指標,設備、管道、器具等的靜電泄漏電阻不宜大于
1.0×10?Ω,人體靜電泄漏電阻宜大于1.0×10?Ω且小于1.0×10?Ω。
A.2.3.3 電位參數
電位參數是控制介質(液體、氣體或固體)靜電的技術指標,主要包括儲罐、汽車油罐車(或鐵路槽 車)及油艙等油面電位、粉體料倉內電位。
電位參數涉及加油站(或加氣站)、油庫、煤氣站、煤炭堆放區域、易燃粉塵的區域、化學品倉庫、燃 料倉庫等場所。油面電位安全閾值12kV。
GB/T 44787—2024
A.2.3.4 電荷密度參數
電荷密度參數也是控制介質(液體、氣體或固體)靜電的技術指標,主要包括管輸液體介質電荷密 度,儲罐、汽車油罐車(或鐵路槽車)、油艙等內部液體介質電荷密度,粉體作業的粉體質量電荷密度等。
電荷密度參數主要涉及儲油罐、汽車油罐車(或鐵路槽車)、輸油管道、油艙等和利用管道輸送粉體 的場所。管道液體介質電荷密度安全閾值為30μC/m3。
A.2.3.5 時間參數
時間參數一般指靜置時間,即帶電液體在設備內的停留時間,在該時間內,帶電體的部分或全部電 荷泄漏導入大地。
時間參數從工藝流程控制靜電風險,涉及取樣、計量、測溫、液體混合、靜電緩和等過程。這些場合 時間參數列舉如下。
a) 靜置時間:設備在灌裝、循環或攪拌等工作過程中,取樣、檢尺或測溫等現場操作可能會引起 靜電安全事故。設備停止工作后,需靜置一段時間才能進行上述操作。所需靜置時間在 GB 12158—2006中表2規定。
b) 緩和器靜置時間:帶電油品在緩和器內停留時間, 一般可按緩和時間的3倍來設計。緩和時 間在GB 13348—2009中公式(1)規定。
A.2.3.6 流速參數
流速參數同樣從工藝流程控制靜電起電。流速參數涉及汽車油罐車(或鐵路槽車)、油輪、艦船、商 船、管路、加油站等場合。流速參數主要包括汽車油罐車(或鐵路槽車)、加油站等裝卸油品時,輸油管 油品流速。
生產工藝操作上,通常監測輸油管油品流速,控制油品流速在安全流速范圍內。本文件給出了油 罐、汽車油罐車(或鐵路槽車)、油輪等場所油品安全流速的推薦值。
a) 汽車罐車采用頂部裝油時,裝油鶴管口深入到距槽罐的底部200 mm, 裝油速度宜符合公 式(A.1):
vd≤0.5 …………………………(A.1)
式 中 :
v——油品流速,單位為米每秒(m/s);
d—— 鶴管管徑,單位為米(m)。
b) 鐵路罐車頂部裝卸油時,裝卸油鶴管應深入到槽罐的底部,裝油速度宜符合公式(A.2):
vd≤0.8 …………………………(A.2)
式 中 :
v——油品流速,單位為米每秒(m/s);
d—— 鶴管管徑,單位為米(m)。
大鶴管裝車出口流速可超過按照公式(A.2) 所得計算值,但其流速需小于5m/s。 油輪和舶船裝 油初速度不大于1m/s, 當管口浸沒后,可提高流速,上限流速為7m/s。
參 考 文 獻
[1]GB12158—2006 防止靜電事故通用導則
[2]GB 13348—2009 液體石油產品靜電安全規程
[3]SJ/T 11827—2022 管道在線液體靜電消除器通用規范
GB/T 44787-2024
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國 家 標 準
靜電控制參數實時監控系統通用規范
GB/T 44787—2024
*
中國標準出版社出版發行
北京市朝陽區和平里西街甲2號(100029)
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北街16號(100045)
網址 www.spc.net.cn
總編室:(010)68533533 發行中心:(010)51780238
讀者服務部:(010)68523946
中國標準出版社秦皇島印刷廠印刷
各地新華書店經銷
*
開本880×12301/16 印張1.25 字數29 千字 2024年10月第一版2024年10月第一次印刷
*
書號:155066 ·1-77511 定價38 .00元
如有印裝差錯 由本社發行中心調換
版權專有 侵權必究
舉報電話:(010)68510107